您的位置:首页 >数字家庭 >

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,数字化时代如何更好敬老爱老

2020-12-07 08:52:35    来源:经济日报

随着我国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,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在出行、就医、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。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,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“痛点”“难点”,提出了解决方案。

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,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问题,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。老年人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?我们如何更好敬老爱老?一些读者来信提出了有关思考和建议。

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,出行有手机导航,购物用手机支付,就连乘公交也能扫二维码,不用投币或者刷卡了。然而,一些老年人却遇到了难题。解决办法是让老年人用的智能手机更加人性化。

首先,要改进功能设置。除了目前基本功能之外,不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研发一些新功能,分门别类设置固定的“出行”“消费”等模块,方便老年人使用。其次,在操作步骤上更智能。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,使其容易记忆、识别,有效防止由于操作繁琐出错而影响使用。再次,要在安全措施上更智能。社会上一些诈骗案件让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心存顾虑,可考虑在技术上采取与子女手机捆绑等形式,进一步筑牢安全“防火墙”,消除其思想顾虑。

——申国华,河南省纪委监委
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能否善待优待老人,直接检验着社会文明水平。目前,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亿多人,今后一段时间社会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。善待优待老人,就要想老人之所想,急老人之所急,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民生问题。应该看到,在善待优待老人方面,我们还存在不少短板。比如,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照料问题、“空巢老人”如何安享晚年、智能时代如何让老人与时代同步等。老人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,期待各地有更多惠老利好政策落地开花,进一步保障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。

——李红军,山东济南市山大南路

对APP作适老化改造

张淳艺

前些日子,浙江杭州一位市民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,制作了一份“微信使用说明书”。该说明书内容详细,图文并茂,网友纷纷点赞。类似为长辈手绘“APP爱心操作指南”的行为让人感动,也发人深思。APP普遍没有说明书,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需要,但老年人要想使用,往往需要专门的使用说明。

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,明确要求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,使其更便于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,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“关怀模式”“长辈模式”。工信部也在近日表示将网站和APP适老化改造纳入企业信用评价,这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、更贴心、更直接的信息化服务。

APP适老化改造纳入企业信用评价,是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应有之义。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,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问题日益凸显,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。对于企业来说,有义务践行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,通过APP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。

据悉,工信部已经在筛选一批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、金融服务、网络购物、政务服务平台等网站和APP,动员其开展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。期待通过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,加快APP适老化改造步伐,让“长辈模式”成为手机应用的标配,帮助广大老年人搭上信息快车。

(作者单位: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)

用心改进智能服务

周荣光

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除了要在推行智能化服务时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,在线下渠道保留一定比例传统人工服务方式,进一步优化流程、简化手续,不断改善老年人服务体验之外,更重要的是用心用情重视各类智能服务的适老化。

让老年人同步融入智能生活,将极大改变他们的生活。如果他们会发微信、会在网上购物、会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,可以使其晚年生活更便捷。

一些老人不适应或者不会用智能化设施,主要受年龄、知识结构制约。相比年轻人,老年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,对不断涌现出的信息化智能化设施,要么搞不懂,要么学不会,甚至有畏惧心理。因此,要用心改进智能服务,帮助他们纾解“智能”之困。

比如,加快开发适应老年人特点、易学易用的智能手机;设置智能化服务设施时,更多注重人性化和可操作性,注意适老化设计,降低操作难度,让老年人容易上手;在推行各类APP等软件时,设置“老年版本”,使其在字号、页面设置、功能推荐、运行速度等方面更贴近老年群体需求;针对老年人在看病就医、出行乘车、社保办理时面对智能设施无所适从的实际困难,加强信息宣传和知识普及,并举办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培训等。

(作者地址: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)

保留传统服务方式

王宗征

如今,线上服务形式越来越多,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,但对于掌握和运用电子服务手段相对困难的老年人来说,则有些力不从心。因此,在推广线上服务新方式的同时,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承受能力,对于那些传统的有效的服务方式不能随意放弃,而是要加以保留,并予以改进和完善。

就社会化助老而言,线下传统方式并不少见,而且在不少公共场所和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体现。比如,公交车、医院、商场、文化娱乐场所、旅游景点等多种公共场所,都不同程度、不同形式地存在传统助老服务措施。例如,在公交车上,老人就座优先,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持老年卡可免费乘坐公交车;在医院门诊,开设老年人挂号和就诊便捷通道;在旅游景点,以优惠价格向老年游客开放等,这些助老方式,看似传统,但很贴近老年人需求,为老年人喜闻乐见。

因此,传统服务方式不能丢,不应搞线上服务“一刀切”,要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,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体,搞好线下服务,把传统助老方式用足用好,进而提升传统助老服务质量。

当然,传统助老方式也要与时俱进。根据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对助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,完善和细化传统助老方式,使传统助老方式更加切合老年人生活实际,体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,让老年人借助传统方式在公共场所获得更多帮助,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。

总之,不能让助老变成“烦老”,传统助老服务方式不能在网络时代被淡化,而是要加以传承、完善和优化,并与线上助老服务新方式共存,让老年人更多受益。

(作者单位:天津市宝坻区档案馆)

授权办理值得推广

郭元鹏

日前,广西南宁市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的通知》,出台进一步服务老年人等各类群体的7个方面18条便民服务举措。比如,提供优先通道与爱心专座、配备急救员等,强调亲友可代办依法授权事项等。老人行动不便,或是不愿前往,可以授权亲属代为办理各种业务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看到不少尴尬的新闻:老人住院了,需要办理保险赔付业务,结果保险公司规定“必须亲自到场”,家人不得不推着老人去办理业务;有的老人瘫痪在床多年,需要办理取款业务,结果也是“必须亲自到场”,家人不得不推着轮椅把老人送到银行。

平心而论,很多行业、政府部门有“本人必须到现场”的规定,这种规定本身没有问题。因为这是确保安全的基础,否则很多业务就会乱套,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。

如何化解这种尴尬?有的地方或部门开展了“上门服务”,主动到老人家中办理业务,这值得点赞。但是,公共服务场所和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,面对老年人的需求,有时力不从心。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,确实需要创新更多方式。

从这个角度看,“老人行动不便可以授权亲属办理业务”值得推广。只要老人在家里写好授权书,必要时可做公证,就可以委托亲属代为办理。这样既不会加重工作人员的负担,也不会影响老年人办理业务,契合老龄时代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现实。当然,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如实体现老年人意愿,切实保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。

(作者地址:江苏省沛县九龙城)

关键词: 数字化 敬老爱老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