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数字家庭 >

科技对口帮扶让畲族村甜蜜蝶变 强化人才支撑

2021-03-29 08:54:01    来源:科技日报

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25万元的同时,江西省科技厅还结合科技项目实施,示范推广科技成果3项,建立示范基地3个,示范推广面积521亩,带动百余人就业,人均增收4000元。

春暖花开时节,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。乘车从江西省万安县城出发,一路绿意盎然,风景宜人,四十分钟左右便到达了枧头镇龙头畲族村。

村子被群山环绕着,村委会门口一栋崭新的房舍格外引人注目。龙头畲族村村支书何学良介绍,这栋楼是对口帮扶单位江西省科技厅捐资新建的村级食堂,用于解决贫困户培训和全体帮扶干部用餐的问题,另外科技厅还投入40万元支持龙头畲族村基础设施改善、村容村貌提升等,使村容村貌上升了一个新台阶。

2016年,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部署,江西省科技厅对口帮扶龙头畲族村,给这座闭塞的村庄注入了一股“活血”。五年来,随着一项项帮扶措施的落地生根,这座昔日大山深处的贫困村,就像畲族山歌里唱的那样,“日子好比古井水,勺勺甜到心里头”。

突出产业方向,帮扶重在精准

“我们的脐橙基地已经挂果了,去年就卖了3万多斤,收入近9万元。等到了丰产期,12万元收入是保底的。”何学良笑呵呵地说,他口中的脐橙基地是由江西省科技厅帮扶建立的村级产业基地之一。

龙头畲族村位于万安县枧头镇东南部,为“十三五”贫困村。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,511户2180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318人,过去主要靠外出务工、耕地种田为生,经济来源十分单一。

结对帮扶伊始,阵容强大的江西省科技厅扶贫小组随即成立,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,扶贫小组瞄准龙头畲族村的优质土壤,带动村里新建脐橙产业基地,并投入15万元,引进用于脐橙基地的腐殖酸技术。产业基地的建成,不仅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入,还吸引了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就业,村里的人气也逐渐旺起来了。

村民匡佩莲回乡后,一年下来也有近4万元的纯收入,她感慨道:“在家好啊!挣钱顾家两不误。我还发展了毛竹、油茶产业,这又是一笔收入呢!可不比在外打工差!”

据统计,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25万元的同时,江西省科技厅还结合科技项目实施,示范推广科技成果3项,建立示范基地3个,示范推广面积521亩,带动百余人就业,人均增收4000元。至2019年,龙头畲族村贫困户实现了百分百脱贫。

强化人才支撑,优化创新服务

脱贫了,荷包鼓起来了,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时时可见。

最近贫困户梁传新家里又迎来了一件乐呵事——添置了一辆小轿车。按他的话说,这是他掌握的“牛”技术带来的大喜事。

梁传新是个牛倌,2015年通过小额信贷5万元养了7头牛。对养牛一窍不通的他摸着石头过河,结果总是“出状况”,牛没养肥壮不说,一年下来光请兽医就花费逾千元。“那时候可真是犯愁咧!”梁传新说。

2016年,扶贫工作拉开序幕后,江西省科技厅把“村情”和“厅情”融合在一起,结合科技下乡活动,大力鼓励龙头畲族村村民发展种养殖业,免费提供技术培训,梁传新第一个报了名参训。接下来,举办各类技术培训、上门指导、电话指导等等,只要村民们有技术难题,扶贫小组都会第一时间安排技术员倾心教学。

“多亏了技术员的指导,我现在养牛可比带孩子熟悉,一进牛棚观察,就能了解牛的身体状态。打针、受孕这些技术活我也会啦!”梁传新自豪地说,言语里满是感激。2020年,梁传新的牛给他带来了8万多元的纯收入。

一人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算富。梁传新通过学习和钻研,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“专家”。他带动了周边几户村民养了30多头牛,技术问题他全部包揽了。

“定点帮扶虽然只是帮助了一个村,但从‘输血’到‘造血’的科技扶贫之路,则可以通过复制和推广彰显科技的力量。”江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。

近年来,江西省科技厅结合龙头畲族村发展实例,围绕万安县产业发展需求,从高校、科研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22名,组成万安果业团和万安水稻团,积极开展难题发现、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专业培训和政策宣传等科技创新服务。同时,组建江西农大法人果业科技特派团、江西省农科院法人蔬菜花卉科技特派团、江西省农科院法人休闲农业科技特派团等,在万安县全域开展新品种引进、新技术推广和现场培训活动。一个从龙头畲族村延伸出的,以科技项目扶持、人才团队支撑、定点帮扶协作、对口支援助力的新格局,正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闪烁耀眼的光芒。

关键词: 科技 甜蜜蝶变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送